古诗 | 游弘济寺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包彬 |
释义 | 游弘济寺原文秋江静无烟,山影恍图画。 晨登燕子矶,尘鞅一时卸。 径转直复曲,奇峰若相迓。 冈峦中断馀,两崖仍可跨。 迸石树无皮,疑是白龙化。 梵宫隐深云,香风逗林罅。 娑罗落高阴,傍户枝柯亚。 洞穴豁堂皇,禅房半相借。 上有衔花鸟,下有投岩麝。 缘壁陟高阁,山川拓眼界。 江明匹练横,天际波涛泻。 此境足勾留,俦侣催返驾。 徘徊石磴旁,归云拥足下。 诗词问答问:游弘济寺的作者是谁?答:包彬 注释1. 押词韵第十部 2. 只“秋江静无烟”五字近六朝人。 参考注释无烟见“ 无烟 ”。 亦作“ 无烟 ”。1.没有烟火。 南朝 梁元帝 《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2).没有炊烟。指未做饭。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一本作“ 无烟 ”。 宋 范成大 《暮春上塘道中》诗:“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 杨貽德 ﹞閭巷僦居,不露行止,旅舍无烟,藜藿不给,未尝陨穫。” 山影(1).山的倒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泽兰 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緑。” 唐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元 虞集 《秋水观》诗:“湖深山影碧,天净月光空。” (2).远山的轮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一到 临平 ,向北窗看到了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才仿佛是叫人预备着到 杭州 去看山水似地,心里会突然的起一种变动。” 图画(1) (2) 绘画 (3) 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 (4) 比喻壮丽的江山 (5) 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 谋划 燕子矶地名。在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部 观音山 。突出的岩石屹立 长江 边,三面悬絶,宛如飞燕,故名。 明 梁辰鱼 《四时花·怀金陵旧知》套曲:“ 凤凰臺 昼登, 燕子磯 晓行, 莫愁湖 上春风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安营歇马,驾楼船到 燕子磯 边耍。” 清 赵翼 《晓过仪真》诗:“九日 江 干住,今辞 燕子磯 。” 尘鞅世俗事务的束缚。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唐 牟融 《寄羽士》诗:“使我浮生尘鞅脱,相从应得一盘桓。” 宋 范成大 《送关寿卿校书出守简州》诗:“ 京 洛 知心尘鞅里, 江 吴 携手暮帆边。”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君今谢尘鞅,轻装去如驶。”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相迓犹相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唱名》:“呵殿如云,皆平日交游亲旧相迓之人。”湘剧《醉打山门》:“恁看那伏的伏,起的起,斗新青群峯相迓;那高的高,凹的凹,丛暗緑万木交加。” 冈峦一个连一个,起伏不断的山冈 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中断半中间发生阻隔、停顿或故障而断开 交通中断 比赛中断 白龙(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梵宫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隐深幽深。《文选·嵇康<琴赋>》:“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紆隐深。” 李善 注:“隐,幽;深,邃也。” 香风(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罗落亦作“ 罗络 ”。1.截捕禽兽的用具。《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 (2).用网或绳捕捉。《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 晋 郭璞 注:“谓罗络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黄州野人》:“见为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壠间而获焉。” (3).布列。《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 吕向 注:“罗落,布列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为 蓬莱 、 方丈 、 瀛洲 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观殿阁,罗络山上。” (4).警戒联络。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挥,倐忽千里,候骑罗络,聊逞前驱。”《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胡三省 注:“罗,布也。落,与络同,联络也。” (5).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要》:“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絶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 (6).连绵,绵延。《参同契》卷上:“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唐 杜甫 《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宋 曾巩 《之南丰道上寄介甫》诗:“星斗弄光彩,罗络龟火斑。” (7).犹罗致,包罗。 唐 柳宗元 《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唐 刘蜕 《上裴侍郎书》:“罗络旧简,附会时律。” 元 揭傒斯 《赵功可墓志铭》:“贯穿百经,罗络百家。” 清 毛岳生 《练白颖<后汉书公卿表>序》:“钩贯罗络,亦率有条理。” 枝柯(1).枝条。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困》:“鹰栖茂树,猴雀往来,一击获两,利在枝柯。”《晋书·石崇传》:“ 武帝 每助 愷 ,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巴金 《春》四:“钓台后面是一片斜坡,有几株合抱的大槐树把枝柯伸了过来。” (2).比喻次要的事物。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但如导演者处理得宜,所损伤者可为枝柯而非根本。” 洞穴(1) 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来的空间,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 (2) 往往指较大的或范围不定的地下洞 (3) 山洞的深处 堂皇(1) 形容气势盛大 这么多的台阶,显得多么堂皇。——艾青《钢都夜》 (2) 冠冕堂皇 如火如荼兵气扬,勤王名号正堂皇。——清· 泣红《胭脂血弹词》 禅房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颂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花鸟以花和鸟为主题的一种中国画 花鸟派 高阁(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山川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匹练成匹的长幅白绢,比喻瀑布、江水、光柱等 从山崖倾泻而下的匹练极为壮观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波涛(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足勾见“ 足够 ”。 俦侣(1).伴侣;朋辈。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徘徊恋儔侣,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无儔侣。” 苏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远行恋儔侣,此志常落拓。”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返驾车驾回驶;回归。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汉成帝 ﹞每乘舆返驾,以爱幸之姬宝衣珍食,捨於道傍,国人之穷老者皆歌‘万岁’。” 清 蒲松龄 《念奴娇·挽袁宣四》词:“返驾无朝,人道是,萌水松篱逝矣。”《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日将暮矣,余将返驾入城。”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石磴石级;石台阶。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约有十数里,方得石磴,磴有百来级,级尽方是平地。”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云从石磴中间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咬着牙关彆足气,才能升上一磴。” 归云犹行云。《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晋 潘岳 《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词:“归云一去无踪跡,何处是前期?” 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足下。 足下事皆成。——《史记·陈涉世家》 足下卜之鬼乎? 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乐毅《报燕惠王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