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用庾信咏画屏风二十四首元韵即效其十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云霞光上摇,楼台影倒悬。 翠笼金城柳,香分玉井莲。 芳带落镜中,长袖临风前。 将谓太真游,孰知采菱船。 诗词问答问:《用庾信咏画屏风二十四首元韵即效其十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八 参考注释霞光日光照射在云霞上所反映出来的光彩 楼台(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倒悬(1) 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 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2) 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 解民倒悬 翠笼青色竹笼。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樱桃》:“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 宋 辛弃疾 《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词:“江湖清梦断,翠笼 明光殿 。” 明 袁宏道 《雨中过王官谷香光林》诗之一:“脱屐入春丛,拾芳携翠笼。” 金城柳《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香分犹香钱。《红楼梦》第八一回:“柜子里无数纸人儿。底下几篇小帐,上面记着某家验过,应找银若干。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参见“ 香钱 ”。 玉井莲(1).古代传说中 华山 峰顶玉井所产之莲。 唐 韩愈 《古意》诗:“ 太华 峯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钱仲联 集释引 韩醇 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 华山 。’”又引 方世举 注:“古乐府《捉溺歌》:‘ 华阴 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九:“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清 尤怡 《刘东郊归自关中述华山之游为作诗纪之》:“仙人金液非我意,试看峰头玉井莲。” (2).喻坚贞高洁的妇女。《 * 词话》第二一回:“回头恨駡 章臺 柳,赧面羞看玉井莲。” 长袖(1).长的衣袖。多指舞衣。 汉 傅毅 《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南朝 梁 顾野王 《舞影赋》:“图长袖于素壁,写纤腰於华堂。”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緑者,列屋而閒居,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2).借指歌舞妓。 南朝 梁元帝 《对烛赋》:“尔乃传芳醁,扬清曲,长袖留宾待华烛。” 唐 钱起 《江陵晦日陪诸官泛舟》诗:“城南无夜月,长袖莫留宾。”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太真(1).原始混沌之气。《文选·傅毅<舞赋>》:“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之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 (2).仙女名。《云笈七籤》卷九八:“ 太真夫人 者, 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罗 ,字 勃遂 。” (3). 唐 杨贵妃 号。《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唐 罗隐 《牡丹》诗:“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 无力凭栏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倾国倾城之容, 西子 、 太真 之颜。”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丰若有餘,柔若无骨,嘖嘖 太真 、 飞燕 ,旷世兼长。” (4).道教称黄金为太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释名﹞引 陶弘景 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孰知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采菱乐府清商曲名。又称《採菱歌》、《採菱曲》。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江行》有“奏《採菱》,歌《鹿鸣》”之句,并作《採菱歌》七首。 南朝 梁武帝 制《江南弄》,中有《採菱曲》一首,其辞曰:“歌《採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序》、《清商曲辞七·<江南弄>序》。 古代歌曲名。《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王逸 注:“ 楚 人歌曲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 元 张翥 《多丽》词:“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