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李德裕 |
释义 | 原文茂苑有灵峰,嗟余未游观。藏山半平陆,坏谷为高岸。 冈绕数仞墙,岩潜千丈干。 乃知造化意,回斡资奇玩。 镠腾昔虎踞,剑没尝龙焕。 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层峦未升日,哀狖宁知旦。 绿筱夏凝阴,碧林秋不换。 冥搜既窈窕,回望何萧散。 川晴岚气收,江春杂英乱。 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难追彦回赏,徒起兴公叹。 一夕如再升,含毫星斗烂。 诗词问答问:《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的作者是谁?答:李德裕 全唐诗:卷475-19 参考注释茂苑(1).花木茂美的苑囿。《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丙辰,至于 苦山 , 西膜 之所谓茂苑。” (2).古苑名。又名 长洲苑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后也作 苏州 的代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 茂苑 。” 唐 白居易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诗:“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 明 文徵明 《次韵履仁春江即事》:“ 洞庭 烟靄孤舟远, 茂苑 芳菲万井明。” 灵峰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2.指神话中的仙山。 3.山名。在广东省治西北。 4.山名。在浙江省乐清县雁荡山。山下有灵峰寺。 8.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6.山名。在福建省崇安县武夷九曲尽处。 游观犹游览。《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京师百司疲於应奉,而 高丽 人所至游观,伺察虚实,图写形胜,阴为 契丹 耳目。”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四》:“想古宗庙,既无像主,又藏於寝,盖不禁人游观。” 郑逸梅 《黄岳渊莳菊的回忆》:“逢到重阳前后, 岳渊 往往邀些词人墨客和社会名流,到他园中,啖野蔬,饮村酒,尽一日游观之乐。” 供游览的楼台。《史记·李斯列传》:“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汉 扬雄 《羽猎赋》序:“游观侈靡,穷妙极丽。” 游逛观览。《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穷游观之娱,极畋渔之懽。”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叙宾朋之觴咏,述士女之游观。”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其专门之学,则自农、工、商、矿凡百实验之事,莫不备具,以备学者游观。” 山半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平陆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晋 陶潜 《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唐 僧鸾 《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 清 林则徐 《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高岸风貌俨然 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北史·齐本纪》 千丈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回斡(1).旋转,掉转。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歌謳互激越,回斡明受授。”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回斡,回旋斡转其船也。” (2).周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逸老堂对》:“ 方山 知之,乘夜撤去,力为回斡,费千餘金,事乃已。” (1).旋转。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倾河易迴斡,款颜难久悰。”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乘陵破山门,迴斡裂地轴。” (2).指变化。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甘心付天壤,委分任迴斡。” (3).斡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潜窜衿录》:“神顰蹙曰:‘君无显秩,即一芹犹难擷也。奈何?’生不觉慟,坚请为之迴斡。” 奇玩供玩赏的珍品。《后汉书·董卓传》:“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綺繢縠紈素奇玩,积如丘山。” 宋 梅尧臣 《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名画》诗:“ 邵侯 多奇玩,留我特开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二:“﹝老卒﹞到海外诸国,称 大宋 回易使,謁戎王,餽以綾锦奇玩。” 虎踞(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 商容 与 殷 民观 周 师之入……见 太公 ,曰:‘吾新君也。’ 容 曰:‘非也。其人虎踞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 (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观 秣陵 山阜,乃嘆曰:‘ 钟山 龙蟠, 石头 虎踞,帝王之宅也。’”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 巉巖如虎踞,凌波欲过沧 江 去。” (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 唐 王绩 《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海底(1) 海洋的底部 (2) 海床 崟岑(1).高耸。 唐 李白 《明堂赋》:“楼臺崛岉以奔附,城闕崟岑而蔽亏。”《古尊宿语录·黄梅东山演和尚》:“极目 少林 峭峙,傍观 华岳 崟岑。” (2).指高耸的山峰。 唐 李德裕 《追和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霄半半天空。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层峦重叠的山岭 层峦叠嶂 层峦叠翠 层峦起伏 哀狖哀猿。指凄清的猿啼声。亦指悲啼之猿。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乘月听哀狖,挹露馥芳蓀。”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层峦未升日,哀狖寧知旦?” 凝阴(1).指阴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视曾云之崔巍,聆悲飊之掩屑。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望新晴於落日,起明光於躋月。”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一:“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之二:“伏以近自频年,每愆时雪。圣心勤念,虽渊默以无言;天意密符,变凝阴而有作,飞花先自於宫闕,布润俄遍於寰瀛。” (2).阴凉之气。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 唐 许敬宗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诗:“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 (3).凝聚的阴气。 清 戴名世 《<儿易>序》:“君子读 崇禎 之事,以为当此之时,凝阴感召,连类并进,於卦为《否》之初六,其祸方形而未有止也。” 冥搜(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窈窕(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回望回顾,回头看。《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唐 杜牧 《华清宫绝句》之一:“ 长安 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郭沫若 《歧路》:“他们在船上怕还在从那圆圆的窗眼中回望我呢。” 回顾,回头远看。 南朝 梁简文帝 《镜象》诗:“迴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璫。” 清 杜岕 《烟雨桃花》诗:“渔舟吹篴人,迴望 武陵 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萧散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唐 郑谷 《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嵐染近畿。” 宋 周邦彦 《渡江云》词:“晴嵐低 楚 甸,暖回鴈翼,阵势起平沙。”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暖靄晴嵐,山蒸泽烘,结为祥云。” 杂英(1).谓五采相映。《管子·地员》:“沃土之次曰五位,五位之物,五色杂英。” 郭沫若 等集校:“《説文》‘杂,五色相合’。‘杂英’谓草木英华五采相杂也。” (2).各色花卉。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却坐一面,则流芳忽起,杂英乱飞。”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暑后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欣人。” 逸人犹逸民。《后汉书·赵岐传》:“ 汉 有逸人,姓 赵 名 嘉 。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逸人谈发,仙御舟来。”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后汉书二·法雄传》:“ 子真 ,在《逸人传》。逸人即逸民。 章怀 ( 李贤 )避讳,改为人字,后来追改,不及徧检,它传故或改或否耳。” 清藻清丽的文辞。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玩尔清藻,味尔芳风。”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前哲亦作“ 前喆 ”。前代的贤哲。《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粤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篇翰犹篇章,篇简。一般指诗文。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八:“弱龄弄篇翰,出门结羣贤。”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宋 自 绍兴 以来……百姓莫敢言喘, 放翁 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取戾乎!” 谭献 《<唐诗录>序》:“丁巳之岁,游学京师……缘情感寓,不忘篇翰。” 哀玉(1).指如玉声凄清的音响。 唐 杜甫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 大邑 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锦城 传。” 宋 朱松 《菖蒲》诗:“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 (2).比喻诗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严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文绣(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 * 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起兴有兴致;感兴趣 多热闹的事她也不起兴 一夕(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含毫含笔于口中。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 晋 陆机 《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唐 钱起 《春夜过长孙绎别业》诗:“含毫凝逸思,酌水话幽心。” 元 程鉅夫 《舜举画棠梨练雀》诗:“含毫心欲醉,开卷眼还醒。” 周祥骏 《寄钝剑》诗:“到眼都疑红泪溅,含毫期与素心宜。” 星斗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