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蔡戡 |
释义 | 原文独醒众所忌,尸素心怀惭。既有不堪七,岂止宜休三。 再刖皆自取,百谪其犹甘。 归欤一邱壑,卜筑兰陵南。 诗词问答问:《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的作者是谁?答:蔡戡 参考注释独醒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素心(1) 本心;素愿 与素心相违 (2) 心地纯洁 素心人 怀惭心中惭愧。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 ,见羣豕皆白,怀慙而还。”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自是诸子怀慙,不敢失敬。” 唐 张继 《春申君祠》诗:“当时珠履三千客, 赵 使怀惭不敢言。”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 韩吏部 云:‘诚使 屈原 、 孟軻 、 扬雄 、 司马迁 、 相如 进於是选,僕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尔。’此言可念也。” 不堪七谓才能不称。 宋 梅尧臣 《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笔工 诸葛高 ,海内称第一,频年值我来,我媿不堪七。”参见“ 七不堪 ”。 岂止何止;不仅 岂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责任 再刖双脚被砍掉。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 楚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 楚文王 即位,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为 和氏 璧。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作怀才未遇的典故。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今足下乃復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玉人之剖,然后见知於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刖,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唐 白行简 《石韫玉赋》:“叹时俗之莫顾,惜辉华之潜发,儻见彩於一拳,庶无虞於再刖。”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 韩非 )五难而吐论, 和 ( 卞和 )再刖而处穷。” 自取(1).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明 王守仁 《瘗旅文》:“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2).谓自己取代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谓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记·伍子胥列传》:“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百谪亦作“ 百适 ”。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輒诣寺舍白 遵 曰:‘ 陈 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 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 宋 陆游 《病后作》诗:“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謫。” 一邱见“ 一丘 ”。 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