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沈佺期 |
释义 |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原文周王甲子旦,汉后德阳宫。洒瑞天庭里,惊春御苑中。 氛氲生浩气,飒沓舞回风。 宸藻我盈尺,赓歌乐岁丰。 诗词问答问:奉和洛阳玩雪应制的作者是谁?答:沈佺期 全唐诗:卷96_3 参考注释甲子(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汉后汉 帝。《南史·沉怀文传》:“昔 汉 后郊祀太一,白日重轮,神光四烛。” 天庭(1) 天帝的宫廷;天帝的朝廷 (2) 帝王的宫廷;朝廷 (3) 天空 这种种声音在无边无际的天庭中响着。——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4) 指前额的中央 天庭饱满 惊春谓花木于春日来临时迅速萌发。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开芳及雉节, * 吝惊春。” 唐 阎伯璵 《盐池赋》:“入泽遐窥,喜晴天之速曙;隔林斜望,讶琼树之惊春。” 御苑皇帝、君主的花园 氛氲(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浩气浩然的正气 浩气四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浩气长存 飒沓(1).纷繁、众多貌。《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贯鳬跃,颯沓鳞萃。” 李周翰 注:“颯沓鳞萃,言多也。” (2).盘旋貌。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漓颯沓,进退成行。”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飞沙颯沓迷亭障,组练繽纷皆北向。” (3).迅疾貌。 汉 应瑒 《西狩赋》:“按轡清途,颯沓风翔。属车轇轕,羽骑腾驤。” 唐 李白 《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 清 钱谦益 《己卯除夕偕孟阳守岁崇德郁振公吴可黄二先辈俱集》诗:“流光颯沓将过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声词。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西曹<望海台>》:“差池远鴈没,颯沓群鳬惊。” 明 袁宗道 《葛医序》:“然每寒暑之夜,闻马蹄颯沓,问之则紫襴客也。” 清 徐士俊 《汪十四传》:“箭声颯沓来。” 回风(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宸藻指帝王的诗文。 唐 沉佺期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诗:“宸藻光盈尺,賡歌乐岁丰。” 唐 苏颋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诗:“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赓歌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乐岁(1) 丰年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