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随安室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随安室原文随安室是旧居称,此地读书昔岁曾。 敬业乐群今不复,对时育物又何能。 石门烟月级偶拾,冰牖春风景重凭。 揽镜本来兹面目,鬓边底事雪华增。 诗词问答问:题随安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五 2. 去声 参考注释旧居旧宅;故居。《后汉书·安帝纪》:“民讹言相惊,弃捐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县民故 会稽 太守 杜宣 ,白令 崔瑗 曰:‘ 太公 本生于 汲 ,旧居犹存。’” 唐 杜甫 《得家书》诗:“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陈毅 《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诗:“机关生活今调剂,爱此兵营以旧居。”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读书(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昔岁去年;早年。《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 ,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昔岁文为理,羣公价尽增。” 敬业乐群谓专心学业,乐与朋友相切磋。《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 孙希旦 集解引 朱熹 曰:“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羣者,乐於取益以辅其仁也。” 时育谓按季节而育养。《文选·张衡<东京赋>》:“於是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薛综 注:“众物育养也。” 晋 潘岳 《秋兴赋》:“览花蒔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託。” 石门(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烟月亦作“烟月”。1.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餘。” 后蜀 鹿虔扆 《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宋 秦观 《望海潮·越州怀古》词:“汎五湖烟月, 西子 同游。” 清 孙枝蔚 《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壚旁。” (2).烟花风月。指风流韵事。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三百年守在孤坟,二十载还了烟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陈 隋 烟月恨茫茫,井带胭脂土带香。”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景重仰慕推重。《新唐书·高釴传》:“诸弟皆检愿友爱,为搢绅景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梁太祖 每览 太原 书檄,遥景重之,曰:‘我何不得此人也? 陈琳 、 阮瑀 ,亦不是过。’” 揽镜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 导 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答实之》词:“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揽镜华髮,据鞍髀肉,蹉跎岁月,何以为情。” 来兹(1).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天鉴儻不孤,来兹验微诚。” (2).泛指今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应该用笔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瞻既往以励来兹。” 面目(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雪华见“ 雪花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