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袁燮絜斋家塾书钞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袁燮絜斋家塾书钞原文议论持醇正,兴亡鉴古今。 致危惟戒逸,胜怠莫如钦。 惜未联全璧,幸仍拣碎金。 流斯失法度,先已获予心。 诗词问答问:题袁燮絜斋家塾书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 2. 袁燮解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节言人君岂能无安逸欢乐之时苟不至于过则亦不害其为法度流而忘返便是失法度云云余昔游巡所至一览即过不肯因此稍稽庶政是以尹继善有驰驿游山之语余诗中每见此意今观燮解与前指适相吻合予昔未见是书其言实先得我心耳 参考注释议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醇正(1).纯一,纯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三》:“﹝ 林艾轩 ﹞大概直是一博洽之儒,醇正之作,尤深於经者。其苍劲处,非浅学能及。”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虽时俗词藻,犹多淫丽;而草茅言论,渐归醇正。” (2).淳朴正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质王好音律》:“又余有狠僕某,王默告余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醇正者!’” 兴亡兴盛与衰亡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莫如不如;这样选择较好 与其你去,莫如他来 全璧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碎金(1).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公 见 谢安石 作 简文 謚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 安石 碎金。’”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鲁 殿鏗寒玉,苔山激碎金。” 宋 黄庭坚 《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诗》之一:“五十清诗是碎金,试教掷地有餘音。” (2).比喻 * 花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之一:“堂后种秋菊,碎金收辟寒。” (3).指零钱。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家君向余曰:‘途行需碎金无从办。’余向姬索之。” 法度(1) 法律制度 (2) 规矩,行为的准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汉· 贾谊《过秦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