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郑舜举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蕃 |
释义 | 寄郑舜举原文吾友欧阳生,诗律杂郊岛。相逢每谈君,必谓诗太好。 送行许长句,兼复书小草。 鸿雁傥不来,何由慰怀抱。 诗词问答问:寄郑舜举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参考注释欧阳——复姓 诗律诗的格式和韵律 郊岛唐 诗人 孟郊 、 贾岛 的并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 杜 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 郊 岛 辈,直虫吟草间耳。” 清 方文 《书吴晦之诗后归其兄子公绰》诗:“孤情冷韵似 郊岛 ,老死巖穴无人知。” 卷盦 《<蔽庐丛志>序》:“升 公干 之堂,不免举莛扣鐘;拟 郊 岛 之诗,或至寒瘦成槁。”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送行(1) 送人启程远行 到机场送行 (2) 饯行 设宴为他送行 长句唐人习惯称七言古诗为长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复书1.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小草(1).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之五》:“黄瓜是小草,春风何足叹。” 明 杨慎 《续百一诗》之十五:“葛藟縈樛木,兔丝附女萝;夭夭二小草,洪荫仰巨柯。” (2).中药远志苗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远志苗曰小草,根曰远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始有 东山 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 桓公 司马。于时人有餉 桓公 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 谢 :‘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 谢 未即答。时 郝隆 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谢 甚有愧色。 桓公 目 谢 而笑曰:‘ 郝参军 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后以小草喻平庸。亦含虽怀远志而遭际不遇之慨。 宋 陆游 《涧松》诗:“药出山来为小草,楸成树后困长藤。” 金 元好问 《洞仙歌》词:“似山中远志,谩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谢表》:“臣等小草,愧乎出山涸辙。” (3).指茶叶。 宋 张祁 《答人觅茶》诗:“内家新赐密云龙,只到调元六七公;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 (4).草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愿明府勿以 仲父 之言假於小草,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 清 查慎行 《自题癸未以后诗稿》诗:“论卷排成手自删,多惭小草落人间。” (5).谓草书之字形小巧者。 唐 怀素 有《小草千字文》。 宋 陆游 《村圃》诗:“小草临池学,新诗满竹题。” 明 陆深 《书辑》:“ 羲 献 之书,谓之今草;结构微眇者,谓之小草。” 鸿雁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不来(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何由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怀抱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