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巫峡
朝代 唐代
作者 杨炯
释义

巫峡原文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诗词问答

问:巫峡的作者是谁?答:杨炯
问:巫峡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杨炯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峡

“长江三峡”的简称,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与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之间,长193公里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巫峡

(1). 长江三峡 之一。一称 大峡 。西起 四川省 巫山县 大溪 ,东至 湖北省 巴东县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 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 杨炯 《巫峡》诗:“ 三峡 七百里,惟言 巫峡 长。” 宋 苏轼 《巫山》诗:“ 瞿塘 迤邐尽, 巫峡 峥嶸起。” 郭沫若 《月蚀》:“ 巫峡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没有的。”

(2). 战国 宋玉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陈德武 《玉蝴蝶·雨中对紫薇》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

重岩

重迭的山岩。常指高峻、连绵的山崖。 晋 枣据 《游览》诗:“重巖吐神溜,倾觴挹涌波。”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重巖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唐 杜甫 《九日奉寄严大夫》诗:“小驛香醪嫩,重巖细菊斑。”

不极

(1).不寻根究底。《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 注:“不极,不问所从出也。”

(2).不到极点;不到顶点。《汉书·天文志》:“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

(3).不合中正的准则。《汉书·董仲舒传》:“迺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 颜师古 注:“极,中也。公卿执事有不忠直而阿枉者,皆令言之。”

(4).不急。《淮南子·精神训》:“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 高诱 注:“资,时也,一曰性也;极,急也。喻道人不急求生也。”

(5).无穷;无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蓝朱成彩,杂错之变无穷;宫角为音,靡曼之态不极。”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难皇 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宋 孙光宪 《河渎神》词:“独倚朱栏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 明 杨慎 《崤关行》:“曾陵高不极,脩坂回欝盘。”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绝壁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至绝壁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泊绝壁之下。

悬崖绝壁

天险

天然地势险峻的所在

莓苔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锦章

(1).美丽的斑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

(2).犹华章。对别人诗文的美称。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夜分

夜半

明见

(1).明白看到;明显见于。《庄子·知北游》:“明见无值,辩不若默。”《史记·张仪列传》:“夫 赵王 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大王为可亲乎?”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虽唯通用例》:“《礼记·表记篇》:‘唯天子受命於天。’ 郑 注曰:‘唯当为虽。’此‘虽’‘唯’通用之明见於经典者。”

(2).高明的识见。《老残游记》第二十回:“ 许大 磕头,説:‘大老爷明见!开恩!’”

无风

(1).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酈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 无风独摇草 ”。

(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波浪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忠信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

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游玩

泛舟洞庭湖

何伤

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论语·先进》:“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楚辞·九章》:“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汉 张衡 《思玄赋》:“感鸞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水浒传》第二回:“ 端王 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吕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黄河 与 汾河 间。主峰在 离石县 东北。 夏禹 治水,凿 吕梁 以通 黄河 ,即指此。《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河 出 孟门 ,大溢逆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无县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吕梁 之山,而为 吕梁洪 ……盖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 陈毅 《过吕梁山》诗:“峥嶸突兀 吕梁 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2).水名。也称 吕梁洪 。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齿列,波流汹涌。《庄子·达生》:“ 孔子 观於 吕梁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唐 李绅 《泛五湖》诗:“岂復问津迷,休为 吕梁 叹。”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这一边砍将去,就似那 吕梁 泻下的狂澜,如何当抵?”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灵芝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客泪

离乡游子的眼泪。 南朝 梁 沉约 《晨征听晓鸿》诗:“闻雁夜南飞,客泪夜沾衣。” 南朝 陈 刘删 《赋得马》诗:“边声陨客泪,果下益桃红。” 唐 杜甫 《九成宫》诗:“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藪。” 唐 韩愈 《晚次宣溪绝句》:“客泪数行先自落,鷓鴣休傍耳边啼。”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馆学士调出为梓州司法参军,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写下的几首山水诗都有忧郁不平之气,而本诗是较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灵活动的一篇。

  全诗十六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所见,后八句写所思。首四句总写巫峡的气势,先化用古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盛弘之《荆州记》)之意,叙述巫峡之长,然后通过对悬崖峭壁的描绘衬托巫峡之险:岩峦重叠一望无际,层层壁立的峭崖上摩云霄(苍苍,天色,出《庄子》)。三四两句用平视和仰视的角度展现了巫峡的幽深窅远和两岸峭壁的险峻。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曾这样描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杨炯这里显然是受其影响的,但诗人并没停留在这一般的描绘上,从第五句开始,诗人对巫峡的险状进行了具体刻划。“绝壁横天险”四句应是写一处具体的险要,它横立江中,上面长满青苔,就是在夜里也看得很清楚。下面流急浪险,哪怕没风也波涛喷激,令人心惊。这是诗人夜中乘舟途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来诗人不知其地名。难以称名指实,但这么一来,就使得它由实变虚,部分地超脱了现实,带上一种象征意义——与诗人的境遇相映衬,成为仕途凶险的象征。

  诗人遭到政治上的打击,远贬殊方。此刻面对巫峡风波之险,自然就联想到仕途的凶险莫测,于是一连串的感触油然而生。从第九句开始,诗转入后半部的情绪抒写,与前面的景物描绘构成对称的格局。“忠信”四句承上用比喻表达自己的信念:只要自己光明磊落,恪守着以忠事君、以信处世的准则,象这样泛舟历险又有什么可忧惧?“砥柱”在河南三门峡,俗称三门山,黄河分流包山而过,是水流极险急之处。“吕梁”即吕梁山,在山西省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曾闢吕梁洪通黄河。“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两句一言其险,一言其远,泛言可以行于四方,化险为夷。诗人由行舟所历的天险联想到宦途所遭人祸,就信笔借行舟为喻,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虚实之间,过渡巧妙自然,了无痕迹。至此为止,诗中的情调一直是开朗自信的,前途充满了希望。然而诗人毕竟身处逆境,当走上贬谪之途的此际,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伤感呢,尤其是自己遭贬纯属无故株及,自不免怨愤不平。“美人”两句就表达了这种情绪。古诗中美人常用来比喻理想或君主、友人,这里是比喻君王,而以灵芝自喻,两句意思说自己远离朝廷,空有忠贞和才干不能进用、报效。托词虽婉,心情却颇为激切,诗人对自己忠而见疏、怀才不用的遭际深觉不平,可是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情下,听到峡中凄厉哀绝的猿啸,他不由得一阵伤感,潸然泪下了。《水经注》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这里将典故与现实、环境与心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联想丰富的艺术境界,读来令人对作者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写山水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特色。在这样的山水诗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而成为与作者的心境相感发相映衬的表现媒介。作者寄意于山水,是为了抒 * 感,因此,诗中的景物描绘有时就不那么刻意求工。杨炯这首诗就是如此,它写景雄浑开阔而不求工细,为主体的情感活动构成了恰当的背景。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14 12: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