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原文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诗词问答问:春日归山,寄孟浩然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问: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译文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佛烟香气传遍欲界 * 无 * ,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注释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李白好友。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梵(fàn)筵(yán):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 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栱(gǒng):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 * ”、“无 * ”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鸟聚”句:王琦注:“《法苑珠林》:舍卫国涯树梢舍众集之时,猕猴飞鸟群类数千悉来听法,寂寞无声,事竟即去,各还所止。” “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诗文赏析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诗题是“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但据诗意,这首诗与孟浩然并没有什么关系。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里这么说:“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