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喜秋天·其二·相思破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敦煌曲子 |
释义 | 喜秋天·其二·相思破二首原文寂寂坐更深。泪滴炉烟翠。 何处贪欢醉不归。羞向鸳衾睡。 诗词问答问:喜秋天·其二·相思破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注释1. 押寘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一 参考注释寂寂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更深夜深 更深人静 更深夜静 炉烟见“ 炉烟 ”。 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贪欢亦作“ 贪驩 ”。贪恋欢乐。《敦煌曲·喜秋天》:“何处贪欢醉不归,羞向鸳衾睡。”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宋 王令 《寄洪与权》诗:“贪驩不知久,岁律忽移再。” 不归(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鸳衾(1).绣有鸳鸯的被子。亦指夫妻共寝的被子。 唐 钱起 《长信怨》诗:“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倚枕覆鸳衾,隔帘鶯百囀,感君心。” 清 李渔 《十二楼·拂云楼》第五回:“ 能红 也肯托熟,随他解带宽衣,并无推阻,同入鸳衾。” (2).指一种特制的阔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鸳衾》:“ 孟蜀主 一锦被,其濶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餘锦则拥覆于肩,此之谓鸳衾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