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望江南(过分水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纲 |
释义 | 望江南(过分水岭)原文征骑远,千里别沙阳。泛碧斋傍凝翠阁,凄云寺里印心堂。 回首意茫茫。 分水岭,烟雨正凄凉。 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 极目暮云长。 诗词问答问:望江南(过分水岭)的作者是谁?答:李纲 李纲望江南(过分水岭)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征骑(1).出征的骑士。 北周 王褒 《饮马长城窟行》:“北走 长安 道,征骑每经过。” (2).指战马。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千里别远别。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惠连赠别》诗:“昨发 赤亭 渚,今宿 浦阳 汭。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云寺指高山上的寺院。 唐 司空曙 《赠庾侍御》诗:“雪过云寺宿,酒向竹园期。” 唐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郎》诗:“云寺势动摇,山鐘韵嘘吸。” 宋 杨万里 《又和见喜病间》:“云寺 耶溪 招布袜,斜风细雨欠簔衣。” 印心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吾观 震旦 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 达摩氏 印心之经,朕取而閲之,信然。” 明 李贽 《复焦弱侯》:“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分水岭(1) 将两个水域分开的山岭 (2) 两个盆地或流域之间高地分水脊或剖面。亦称“分水界” (3) 分开两条水道或两个海岸的排水区域的脊线或分界线 (4) 常用来比喻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分界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凄凉(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海峤海边山岭。 唐 张九龄 《送使广州》诗:“家在 湘 源住,君今海嶠行。” 宋 文天祥 《战场》诗:“三年海嶠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 明 何景明 《明月篇》:“ 长安 月,离离出海嶠。” 朱祖谋 《望江南》词:“不信明珠生海嶠, 江 南哀怨总难平。” 吴越(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乡。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橈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