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惟一 |
释义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原文八月秋,何处热。稻花吹香,疏林减叶。 三点五点不时雨,一声两声何处笛。 若向这里,闻无有闻,证入圆通,斯为第一。 诗词问答问:偈颂一百三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惟一 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稻花稻的花。 宋 梅尧臣 《田家》诗:“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宋 范成大 《新凉夜坐》诗:“江头一尺稻花雨,窗外三更蕉叶风。” 疏林亦作“疎林”。1.修剪林木的枝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开石通涧,剔柯疏林。”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龄 《途中作》诗:“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城上高楼接海赮,疎林藏不尽欲栖鸦。” 潘漠华 《草野》一:“晨光透过疏林,金黄的,灿烂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三点(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 李商隐 《夜半》诗:“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鐘声絶,禁人行;五更三点,鐘声动,听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不时(1) 时时;经常不断地 炼钢工人不时察看炉火的颜色 (2) 随时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宋·苏轼《后赤壁赋》 这里这个地方 我们从这里往哪儿 无有没有 “有在者乎?”曰:“无有。”——《战国策·赵策》 无有碍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无有不过而拜。——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绝无有。——清· 方苞《狱中杂记》 果无有。 证入佛教语。谓以正智如实证得真理。《水浒传》第九七回:“席间 公孙胜 对 乔道清 説:‘足下这法,上等不比诸佛菩萨累劫修来,证入虚空三昧,自在神通。’”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沙门年既壮,出游丛林,歷叩诸师,久未能证入。”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圆通通达事理,处事灵活 不圆通,缺乏机智,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哪些话说得不是时候 第一(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