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述怀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炎 |
释义 | 述怀三首原文宦薄因谋拙,心安任数奇。功名半幅纸,权利一钩丝。 已作络头骥,殊惭曳尾龟。 暂时深袖手,风月话襟期。 诗词问答问:述怀三首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王炎述怀三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心安内心安适坦然 心安意适 任数(1).用权谋,使心计。《文子·道原》:“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岂不以虚怀待人,人亦思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宋史·卢多逊传》:“ 多逊 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 阳明 任数,其去留不可必, 晋溪 力主其説,以为 阳明 必能成功。” (2).顺从命运;顺应天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权利(1) 权势和货财 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后汉书》 (2) 公民或法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人民的权利 一钩亦作“ 一钩 ”。 1.一个钩子。亦用于形容新月。 唐 韩偓 《雨村》诗:“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诗:“一鉤窥隙月,数叶搅眠秋。” 元 贡师泰 《题丁元善炼师阳明楼》诗:“丹光散作霞千缕,劒气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满天的星,一钩细到几乎看不见的月亮。” (2).汉字附在横、竖等笔画末端的一个笔画。因成钩形,故称。 络头(1).古代束发的头巾,又称帞头。《方言》第四:“络头,帞头也……自 关 而西 秦 晋 之郊曰络头, 南楚 江 湘 之间曰帞头。” (2).马笼头。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驄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鉤。” 唐 元稹 《进马状》:“伏望陛下扬鞭顿轡,取验其驯良,结尾络头,试观其神彩。” 清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长亭芳草桃花路,络头待尔横门时。” 曳尾龟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参见“ 曳尾涂中 ”。 暂时短时间内 因内部维修,暂时停止营业 袖手(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襟期(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 * ,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