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经略待制赵侍郎挽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周必大 |
释义 | 经略待制赵侍郎挽词原文仙系根蟠李,王孙种自龙。暮年都督府,早日大司农。 密印加三品,朝冠挂四松。 清晖遗迹在,山水为谁容。 诗词问答问:经略待制赵侍郎挽词的作者是谁?答:周必大 周必大经略待制赵侍郎挽词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王孙(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暮年人到老年 都督(1)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早日(1) 日子提早 力争早日完工 (2) 从前 大司农官名。 秦 置治粟内史, 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 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 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密印(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清 龚自珍 《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 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 三品(1).三种,三类。《易·巽》:“ * :悔亡,田获三品。” 高亨 注:“田,猎也。品,种也。筮遇此爻,其悔将亡,行猎将得三种猎物。”《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 孔 传:“金、银、铜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铜三色也。”《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隋书·经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紺琉璃轴,下品漆轴。” 清 王夫之 《知性论》:“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无所自成。” 冠挂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清晖(1).明净的光辉、光泽。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双鸞游兰渚,二离扬清暉。”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仪 《南浦》词:“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暉别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兰桂有芬,清暉自远。”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徐詹事》:“灵旗动虚无,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山水(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