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政和鹿鸣宴五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佚名 |
释义 | 政和鹿鸣宴五首原文首善京师,灼于四方。孙我髦士,金玉其相。 饮酒乐曲,吹笙鼓簧。 勉武徒御,观国之光。 诗词问答问:政和鹿鸣宴五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佚名政和鹿鸣宴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首善(1).谓开始并无异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孝王 惧,乃饮药 * 。 景帝 闻之,以为 齐 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 (2).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 始首善,以故弗诛。” (3).《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以“首善”指首都。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徐公墓志铭》:“京师弹压,如传餐耳,况应办手掬食也,首善何所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兹幸 天王 奉天行罚,伐暴救民,奠定 天京 ,以建首善之要区,以建万年之基业。” 梁启超 《新罗马·隐农》:“监土木于僻陬,絶交通於首善。” 京师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四方(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髦士英俊之士。《诗·小雅·甫田》:“攸介攸介,烝我髦士。” 毛 传:“髦,俊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尔宜奠主海邦,统御髦士,作东南之保障。” 金玉(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2).比喻珍贵和美好。《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饮酒(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乐曲音乐作品 吹笙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鼓簧(1).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诗·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毛 传:“簧,笙也。” 朱熹 集传:“簧,笙中金叶,吹笙则鼓动之以出声者也。” 汉 王逸 《九思·伤时》:“使 * 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 (2).称颂。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是以嗣前人,食旧德,鼓簧史传,柱石邦家,其来远矣。” (3).比喻巧言善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 满 汉 异族权利不均之説,恣其鼓簧,思以凟皇室之尊严,偿叛逆之异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天下皆知大乱将至,革匪乃得肆其鼓簧。” 徒御挽车、御马的人。《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毛 传:“徒,輦也。御,御马也。” 汉 张衡 《西京赋》:“徒御悦,士忘罢。” 唐 刘禹锡 《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低徊顾徒御,惨色悬双眉。”《元史·文宗纪二》:“徒御弗慎,屨爽节宣。” 观国指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郑德基 《赠隐者》诗:“读书岂必皆观国,学佛何须定出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