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渡海谒两伏波将军祠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丰 |
释义 | 渡海谒两伏波将军祠原文长安百二汉山何,更遣南征两伏波。自计有何饶社稷,相寻无已枉干戈。 一时夸大心难制,千载英雄迹未磨。 逐客乞灵几前辈,丰碑费我小摩挲。 诗词问答问:渡海谒两伏波将军祠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曾丰渡海谒两伏波将军祠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长安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百二(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南征(1).南行。《易·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辞·离骚》:“济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华 而陈词。” 王逸 注:“征,行也。”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清 宋琬 《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诗:“风尘冉冉南征客,暂繫扁舟到讲堂。” (2).征伐南方。《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 穆 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 清 宋琬 《寄杨犹龙方伯》诗之二:“南征诸将繫戈船, 司马 文章《喻蜀》传。” 伏波(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自计犹自忖。自己估量。《孔丛子·巡狩》:“今子自计,必不能行。”《后汉书·公孙瓒传》:“自计必无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 * 。”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明 宋濂 《故王母何夫人墓铭》:“大父为夫人择配,环视诸弟子,心自计曰:无有出 王禕 右者。” 有何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相寻(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无已(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干戈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夸大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程度;言过其实 夸大他们的困难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英雄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逐客(1).谓驱逐来自他国的游说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2).指驱赶客人。 清 范士楫 《邯郸行》:“黄棘逐客客不怒,似言地窄苍浪高。” 陈昌本 《“花脚王”开棺》:“他一准记了我的仇,给我吃这闭门羹!自己不理还罢了,还让儿媳妇关门逐客!” (3).指被贬谪远地的人。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 江 南瘴癘地,逐客无消息。”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订访》:“你高人应下 陈蕃 榻,我逐客还登 谢朓 楼。”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七:“数 琼岛 ,远来謫宦,飘蓬逐客。” 灵几供奉神主的几筵。 明 夏完淳 《孤雁行》:“拜哭抚灵几,忧来不可任。孤儿在左右,呼舅何慇慇。” 前辈(1)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的前辈 (2)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记德丰碑,所以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隋书·杨素传》 摩挲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