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史鉴的《饮马长城窟行》 全文:羽书日夜至,匈奴寇三边。
 候骑至朝那,烽火照甘泉。
 车攻马亦同,兵精甲且坚。
 挟辀起微衅,拔棘终为愆。
 解怨殉国难,不闻廉蔺贤。
 师克贵在和,力分由不专。
 行行靡神速,观望谁当前。
 一败竟涂地,兵甲满山川。
 献俘既无闻,饮至亮茫然。
 我生抱微志,夙览孙吴篇。
 虽非肉食者,国忧躯欲捐。
 上书求自试,请为士卒先。
 长组系单于,穷追过祁连。
 功成报明主,辞赏归园田。
 
 参考注释解怨(1).双方消除怨恨。《淮南子·泰族训》:“解怨偃兵。” 明  张居正 《答徐太室言释怨为公》:“僕平生游於宦途,但愿人解怨,不愿人结怨,况本无怨之可释乎!” (2).用报复对方的手段来消释自己的怨恨。《三国志·魏志·阎温传》“ 就 后为 金城 太守,父子著称於 西州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常以报讐解怨为事。”《平山冷燕》第七回:“一来可报我之仇,二来为 老竇 解怨,三来可为我后日进身之价,岂不妙哉!” 国难 国家的患难、灾难,特指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国家灾难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国难当头 廉蔺战国 时 赵国 的 廉颇 和 蔺相如 的并称。两人皆为 赵 功臣。 蔺 拜相, 廉 不服,欲与为难。 蔺 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计较。 廉 终于觉悟,两人成刎颈之交。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汉书·孔融传》:“昔 廉  藺 小国之臣,犹能相下。” 晋  曹摅 《感旧诗》:“ 廉  藺 门易轨, 田  竇 相夺移。”《宋书·张永传》:“当远慕 廉  藺 在公之德,近效 平  勃 忘私之交。”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 廉  藺 若未死, 孙  吴 知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