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台湾竹枝词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梁启超 |
释义 | 台湾竹枝词原文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诗词问答问:台湾竹枝词的作者是谁?答:梁启超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柴刀伐木打柴用的刀 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 李占魁 《认真落实农民自留柴山政策》:“认真落实农民自留柴山的政策,解决农民烧柴、用材问题,是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1970.5.30:“大块的柴山,大片的茅竹,被烈火烧得噼啪作响。” 薄情以缺少坚定性、坚贞性、稳定性为特征的,负心,少情义 薄情的人 出手(1) 袖长程度 (2) 初涉某事的才干 出手不凡 枝离支离,残缺。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或且黑且丑,或聋盲顽嚚,或枝离劬蹇,所得非所欲也。”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诗文赏析首二句直用原文。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