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彦逢弟春日即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之道 |
释义 | 和彦逢弟春日即事原文杨花如雪菜花黄,路出初郊正日长。喜对新诗醒病眼,会逢膏雨沃骄阳。 过僧竹院茶争美,酌客山堂酒倍香。 常恨抗尘仍走俗,不知身在水云乡。 诗词问答问:和彦逢弟春日即事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王之道和彦逢弟春日即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杨花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轻的杨花呀!” 菜花(1) (2) 指油菜所开的黄色花 (3) 一种十字花科蔬菜,花茎可食用 路出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正日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红楼梦》第四九回:“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自过了,再等正日还早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到了正日的头一天,便舖设起寿堂来。” 正月一日。《初学记》卷四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宋书·礼志一》:“ 烈祖明皇帝 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 新诗(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病眼(1).谓老眼昏花。 唐 白居易 《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暉。” (2).眼睛有病;有病的眼睛。 唐 温庭筠 《雪》诗之一:“ 谢庄 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宋 邵雍 《代书寄长安幕张文通》诗:“枯肠忺饮酒,病眼怕看书。” 膏雨滋润作物的霖雨。《左传·襄公十九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汉书·贾山传》:“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词:“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甘露降,膏雨零。” 骄阳酷烈的阳光 头顶骄阳 竹院栽竹的庭院。 唐 张籍 《寻徐道士》诗:“寻师远到 暉天观 ,竹院森森闭药房。” 唐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不是偷闲来竹院,如何此地也逢僧?” 山堂(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抗尘奔走尘世。 宋 王安石 《上集贤相公启》:“为吏 南州 ,抗尘末路。”参见“ 抗尘走俗 ”。 走俗(1).指为世俗名利奔走忙碌。语出 南朝 宋 孔稚珪 《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宋 范成大 《次韵林子章阻浅留滞》:“我从走俗言无味,君已鸣文笔有神。” 清 赵文哲 《乞画一百二十四韵寄赠王犍为明府》诗:“抗尘復走俗,顾影中自憮。” 清 董元度 《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诗:“强踏京华尘,抗颜还走俗。” (2).追逐时尚。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五·巾诗》:“ 正德 中年,京都士人忽焉以巾易帽,四方效之。然巾本古冠服也,一时变更,自觉骇异。况贩夫走卒,亦有戴之者,以其价廉易办耳,殊可恶也。於时予有俚语四句,以咏人之。曰:‘忽出街衢不奈看,今时人物古衣冠。望尘走俗人心厌,况又庸人戴一般。’”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榦 注:“ 江 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 胡怀琛 《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絶尘想,寄怀水云乡。”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