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贯休 |
释义 | 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原文万事何须问,良时即此时。高秋半夜雨,落叶满前池。 静怕龙神识,贫从草木欺。 平生无限事,只有道人知。 诗词问答问: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的作者是谁?答:贯休 贯休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832-47 参考注释万事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良时美好的时光;吉时。旧题 汉 苏武 《诗》之三:“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 新亭 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婚》:“良时已近,你可收拾起身,我在中堂候你上轿。” 即此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高秋秋高气爽的时节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半夜(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落叶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神识(1).器局识见;精神智慧。《晋书·谢安传》:“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北史·裴矩传》:“世父 让之 谓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盖学者神识有限,而述者注记无涯。” (2).神志;精神意识。《北齐书·高伏护传》:“性嗜酒,每多醉失,末路逾剧,乃至连日不食,专事酣酒,神识恍惚,遂以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穴中有僵尸……夫物无不化之理,魄无不迁之道,而此尸无神识,事同木偶之状,喻其推移,未若正形之速迁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人有颈断而不死者,神识未散耳,非关勇也。” (3).神魂。《太平广记》卷二九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安世高》:“ 世高 神识还生 安息国 ,復为王作子。” 明 李贽 《观音问·答澹然师》:“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只有(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道人(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