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原文决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坚。天机先兆腾,圣度蕴渊泉。 仁义生知性,恩威独化权。 乾坤无毁息,长与大名传。 诗词问答问:神宗皇帝挽词五首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词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决事决断事情;处理公务。《战国策·楚策一》:“敝邑 秦王 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汉书·刑法志》:“﹝ 秦始皇 ﹞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张平叔制词》:“吾坐而决事,丞相以下不过四五,而主计之臣在焉。” 神明(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任人(1) 任用、使用人 (2) 听任、听凭别人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机(1) 上天的机密 (2) 泛指秘密 一语道破天机 (3) 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先兆预兆 风向改变是要下雨的先兆 地震的先兆 圣度谓帝王的气度。 宋 欧阳修 《论选皇子疏》:“虽圣度包容,不加诛戮,而愚诚恳至,天听未回。” 宋 陆游 《送吕彦升参谋》诗:“苦言到口真当发,圣度如天莫自疑。” 明 袁宏道 《过斮胫河》诗:“殿外执圭声唯唯,圣度如天鉴似水。” 犹圣虑、圣策。称帝王的思虑、谋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宗 圣度深远,临事不惧。” 渊泉(1).深泉。《庄子·田子方》:“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礼记·郊特牲》:“ 周 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阴达於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 (2).比喻思虑深远。《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运日月之明,动渊泉之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説者以为 武帝 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 (3).犹源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尚规矩,不贵綺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仁义(1) 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知性知道人的本性。《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焦循 正义:“知其性,谓知其性之善也。”《朱子语类》卷六十:“人往往説先尽其心而后知性,非也……知性,然后能尽心。先知,然后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尽心由於知性,致知在於格物。” 犹智慧。 汉 班固 《游居赋》:“美 周武 之知性,谋人神以动作。” 恩威恩惠与威力。多指仁政与刑治。《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诗:“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利州》:“七年, 豹 復与 颜 相仇杀,帝敕总兵官 吴亮 宣布恩威,令各罢兵。”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让他们打成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吗?” 独化(1).古代哲学用语。谓事物不假外力,亦无内因,自行存在、变化。《庄子·齐物论》“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晋 郭象 注:“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卒至於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庄子·大宗师》“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晋 郭象 注:“卓尔,独化之谓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天之所生者独化也。” (2).犹转化、变化。《汉书·邹阳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而不牵於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颜师古 注:“言圣王制御天下,亦犹陶人转钧。”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大名(1) 某人的正式名字 (2) 对方名字的敬称 (3) 显赫的名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