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失题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唐备 |
释义 | 失题二首原文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诗词问答问:失题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唐备 唐备失题二首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775-16 参考注释雪霜(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青松青翠的松树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山川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平道(1).犹评议,评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2).平正之道;平坦之道。《南史·刘穆之等传论》:“ 宋 武 一朝创业,事属横流,改易紊章,归於平道。” 唐 储光羲 《巩城东庄道中作》诗:“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王道是不偏不党的中道,王道是不高不低的平道,王道是不左不右的正道。” (3).星官名。属角宿,角宿一、二的东西两星,即室女座θ、m两星。《晋书·天文志上》:“左右角间二星曰平道之官。”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无风(1).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酈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 无风独摇草 ”。 (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四溟亦作“ 四冥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2).指全国、天下。《宋书·孝武帝纪》:“ 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 人心(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波浪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百尺(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