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正月十六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正月十六日原文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诗词问答问:正月十六日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苏辙正月十六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上元(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收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日谓上灯,正月十八日谓收灯。 宋 姜夔 《浣溪沙》词序:“己酉岁客 吴兴 ,收灯夜闔户无聊。”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宝髻双双出綺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 清 黄景仁 《木兰花慢·十八夜对月》词:“道今夜收灯,半城犹照,剩管残絃。” 城郭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游人见“游客” 倍增(1) 成倍增加 来访者倍增 (2) 变为两倍大 人口倍增 红尘(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云间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世上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驱驰(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定僧坐禅入定的和尚。 唐 刘得仁 《宿僧院》诗:“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定僧》:“有一定僧在山谷中, 汉 军执之。” 元 郑元祐 《渡江》诗:“云叶暗吹神女珮,浪花应溼定僧衣。” 明 高启 《为因师题松梢飞瀑图》诗:“定僧寂无听,任洒袈裟湿。” 清 吴伟业 《赋得西隐寺古松》诗:“寒生高士骨,瘦入定僧容。” 漏水(1) 成滴状或细流状流下的液体 (2) 蒙蒙阵雨或细雨般的淋浴 (3) 成滴状的降下或漏下 我们要不要叫一位管工来修理这几处漏水 灯火泛指亮着的灯烛 空无(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澄澄清澈明洁貌。 晋 阮修 《上巳会诗》:“澄澄緑水,澹澹其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搅孤眠西风泠泠。”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她却仍然睁着两只澄澄的大眼望着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