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己亥中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罗与之 |
释义 | 己亥中秋原文此行不负中秋夜,采石江头醉及晨。独御凉风寻古迹,惊看明月照今人。 诗骚寂寞虽云久,光景推移岂解陈。 却怪悲鸣营度处,笔端何事竟无神。 诗词问答问:己亥中秋的作者是谁?答:罗与之 罗与之己亥中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采石从石场开采石料头、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 江头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凉风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古迹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 名胜古迹 惊看惊奇地注视。 清 刘大櫆 《途中所见》诗:“林外白光浮,惊看长湖水。” 清 刘大櫆 《过汶上赠邓明府》诗:“如今白髮同尊酒,拭泪惊看梦里人。”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今人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诗骚(1).《诗经》、《离骚》的并称。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诫子帖》:“ 子美 中兴,使人见《诗》《骚》之义,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 (2).泛指诗歌。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復穷诗骚。”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同 ﹞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光景(1) 一下,左右——表示估计 (2) 一般的情况 今天太闷热,光景要下雨 (3) 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装在套子里的人》 推移变化、移动或发展 向大海方向猛力推移的冰川 悲鸣悲伤地叫 绝望的悲鸣 营度营造的尺度。《清史稿·礼志一》:“ 光绪 十五年, 祈年殿 灾,营度仍循往制云。” (1).周围量度。《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游国恩 纂义:“营有周匝之义。孰营度之者,问何人周围量度,而知此九重之圜也。” (2).量度营造。《周书·王思政传》:“ 思政 以 玉壁 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 (3).谋划;规划。 明 宋濂 《毛公神道碑》:“小大庶政,咸出公营度。” 章炳麟 《訄书·明农》:“昔者北方之沙砾, 蓟丘 之左,自 虞集 始营度之。” (4).构思。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 喜 思益苦,务欲压道士,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始 知微 欲於 大慈寺 寿寧院 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盖二书乃圣人一心所营度,故其条理精密如此也。” 笔端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何事(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无神(1).不存在神明。 晋 王该 《日烛》:“奚适非道,何之无神?” (2).犹言不显灵。《法苑珠林》卷七六:“虎乃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 (3).没有神采。如:他两眼无神,面容失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