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市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市饮原文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诗词问答问:市饮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陆游市饮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学道(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多事(1) 事故或事变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别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 他总爱多事 服众使众人心服。 沙汀 《淘金记》十八:“对!对!也要这样才能服众!” 春雷春天打的雷 蛰户蛰虫伏处的洞穴。《后汉书·马融传》:“刊重冰,拨蛰户。”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登歌》:“乘长日,坏蛰户。” 宋 曾巩 《多雨》诗:“嗟江之滨地多雨,冬雷不收开蛰户。” 海日海上的太阳。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张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 齐 烟九点苍。” 鲸波巨浪 以小舟涉鲸波。——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大勇(1).谓超乎寻常的勇敢。《孟子·公孙丑上》:“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周书·贺拔胜传》:“诸将对敌神色皆动;惟 贺拔公 临阵如平常,真大勇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惟佛具大勇,自弃铜轮王。” 邹韬奋 《信箱·引起研究的兴趣》:“由大智中产生大勇……才是最坚毅的大勇。” (2).极为勇敢的人。《吕氏春秋·孟春》:“大匠不斵,大庖不豆,大勇不鬭,大兵不寇。” 全胜(1) 全面胜利;完全胜利 (2) 全部获胜 大获全胜 灵襟(1).胸怀。 唐太宗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诗:“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宋 朱熹 《闻善决江河》诗:“ 大舜 深山日,灵襟保太和。” (2).心智。 严复 《原强》:“且也六七龄童子入学,脑气未坚,即教以穷玄极眇之文字,事资强记,何裨灵襟!” (3).书信用语。对受信者的颜容的敬称。《旧唐书·李密传》:“脱知动静,数迟貽报,未面灵襟,用增劳軫。” 太和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会稽(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酣歌尽兴歌唱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