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协 |
释义 | 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原文野亭问柳今朝试。更访小园开未。 月下山横空际。 两两修眉对。 骚人对此增高致。 意入笔端清邃。 投分周郎心醉。 真解消人意。 诗词问答问: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的作者是谁?答:曾协 曾协桃源忆故人(和翁士秀)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后汉书·郭伋传》:“﹝ 伋 ﹞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宋 陆游 《有客》诗:“有客南山至,相携饭野亭。” 清 厉鹗 《冬日移寓葭白斋中诗》之二:“闭门清寂如野亭,四壁铅槧栖餘馨。”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月下(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空际天空 空际满是灰色的尘埃 两两(1).成双成对。《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既通宫闈,无容静默,两两相对,俱有损伤。” 宋 梅尧臣 《送石昌言舍人还蜀拜扫》诗:“舍人亦与泰阶近,两两联裾如雁行。” 元 张可久 《小梁州·郊行即事》曲:“小桥流水落红香,两两鸳鸯。” (2).犹言稀稀落落。 宋 王安石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明 张五山 《驻马听·秋游莫愁湖因过陈荩卿看菊》曲:“粧点秋光,黄叶丹枫飘两两;轻摇兰桨,沙鸥汀鷺起双双。” 修眉长眉。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身长七尺,修眉覆目。” 巴金 《家》七:“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对大眼。” 骚人(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增高(1) 在原有高度的基础上再加高 该楼房比设计略有增高 (2) 水平、数质、程度等比原来高 地温增高 笔端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清邃清幽深远。多形容景物或诗文等。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大较清邃窈深,与人异趣,非可骤至而卒究。”《元史·赵孟頫传》:“﹝ 赵孟頫 ﹞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林则徐日记·嘉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寅刻行,巳刻至 沅州府 城,行馆在城内,甚清邃。” 投分情投意合 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周书·史宁传》 虽然是老妻少夫,但很投分,祝福他们吧! 周郎指 三国 吴 将 周瑜 。因其年少,故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时年二十四, 吴中 皆呼为 周郎 。”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 。” 心醉心里陶醉 真解(1).犹彻悟。 南朝 梁 萧统 《解二谛义令旨》:“世俗心中所得空解,为是真解,为是俗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后西游记》六卷四十回,不题何人作。中谓 花果山 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称为小圣,辅 大颠和尚 赐号 半偈 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 (2).独到而确切的见解。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贵乡 汪容甫 颇有真解,惜其騖逐时誉,耗心餖飣,然有至者,固足为后来先路矣。” 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