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却东西门行 |
朝代 | 南北朝 |
作者 | 谢惠连 |
释义 | 却东西门行原文慷慨发相思。惆怅恋音徽。 四节竞阑候。 六龙引颓机。 人生随时变。 迁化焉可祈。 百年难必保。 千虑盈怀之。 诗词问答问:却东西门行的作者是谁?答:谢惠连 谢惠连却东西门行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慷慨(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音徽(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四节(1).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 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 三国 魏 曹丕 《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 晋 陆机 《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2).指四时的节日。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 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六宫都讲家人礼,四节频加戚里恩。” (3).指兽类四肢的关节。《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 六龙(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随时(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迁化(1).变化;应变。《荀子·非十二子》:“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説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 舜 禹 是也。” 汉 傅毅 《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一:“日月随迁化,万古恒如兹。” (2).指人死。《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坛经·付嘱品》:“师説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上》:“风疾旋,自下上转入空际东南逝,视 瑛 ,已迁化矣。”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集·怀梅兰芳先生》:“现在, 梅先生 的身体已经迁化了。”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难必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文》:“唯近来之出版界,真是战战兢兢,所以能登与否,亦正难必。” 千虑(1).反复思考。 唐 张九龄 《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自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