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小金山》 全文: 山色乾坤翠,溪声日夜流。 人间苦馀暑,此地不胜秋。 丛筱既森密,危峰更巀嶭。 拾级青云梯,衣履若为洁。 高与颢气俱,飒共清秋爽。 小轩才三楹,豁然纳万象。 美箭吟籁谡,幽花过雨新。 悬厓如雉堞,天与隔红尘。 此间致趣佳,少许胜多许。 欲停九夏骖,试避三庚暑。 分茶临石涧,把笔就松阴。 山鸟一声啭,啾啾前岁音。 体以艮为德,名擅兑之美。 纵未渡江南,知已胜扬子。 出峡走银龙,砉然赴其涧。 欲听太古琴,更步凌空栈。 镜潭拟天池,有网不能举。 个中无凡鳞,尽是蛟龙侣。 岩藻饶古意,松涛有好音。 拈吟谁和者,山水是知心。
参考注释九夏(1).古乐名。《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驁夏》。” 郑玄 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九夏乐章》:“九夏皆门庭之乐也。《周礼·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出入,谓出门入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金奏九夏,圭陈八薌。” (2).夏季,夏天。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赋得夏首启节》:“北闕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3).九州华夏。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回:“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 三庚(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