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之世的《次答友人池馆閒步见怀》 全文: 秋光荡人怀,霁景媚澄池。 况乃琴书暇,水木憺多思。 因病谢朋侣,行行鸥鹭随。 阒寂见成感,羁閒多生悲。 忽听玄蝉噪,怅焉恋别离。 岂无携手好,要非心所私。 同为异乡人,聚散天之涯。 大海窅以深,萍槎安可期。 恻恻缄中情,毋令鱼鸟知。
参考注释况乃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多思(1).多情思;多相思。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唐 元稹 《红芍药》诗:“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採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宋 曾巩 《写怀》诗之二:“荒城絶所之,岁暮浩多思。病眼对山湖,孤吟寄天地。” (2).反复思考。如:这种事情须要多思,不可轻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