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人於万物为至灵,聪明照彻天地先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魏了翁的《七夕有赋》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至灵(1).极灵妙。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天虽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虽至灵,必有山川之化。” (2).指极灵异的神物。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烛龙》:“天缺西北,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神尧皇帝破龙门贼》:“信知圣王所向,至灵亦先为佐佑焉。” 聪明(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照彻(1).透明晶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潢流汪洋,碧玉照彻。” (2).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们有什么力来照彻这个黑暗世界呢?”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