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地土尚传唐草木,山川犹起晋云霞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邵雍的《和绛守王仲贤郎中》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地土(1).犹土地;土壤。《新唐书·贾耽传》:“ 耽 嗜观书……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 海陵 ﹞ 后土祠 前后地土膏腴,尤宜芍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 世德 言 天津 濒海荒芜地土,俱可屯粮,宜设法招集开垦。” (2).国土;领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本朝地土狭於 汉 唐 ,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 乐毅 以 齐 略 宋 地土,分与 魏国 毕昌 ,还 魏 去了。”《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三卿灭 智氏 ,地土宽饶,百姓悦服。” (3).地方;地区。《红楼梦》第四八回:“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大约 广东 地土热。”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山川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云霞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