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陈谟的《简徐太守二十韵》 全文: 牛女垂光远,番禺枕海长。 藩宣开画省,抚字属黄堂。 铜虎未分牧,郎星暂敛芒。 化行龙伯国,春动马人乡。 流徙归城邑,顽嚚弃斧斨。 稻苗丰战地,潟卤盛兵粮。 出入明星烂,声容赤芾煌。 衣浓薇苑露,冠重柏台霜。 两府联宾位,元戎解佩纕。 已无鲸簸海,宜有凤鸣冈。 百货流泉溢,群蛮枕奠康。 昔襦今又裤,肉藿酒如浆。 暇日同民乐,随时爱景光。 摩挲九曜石,调笑五仙羊。 铁柱悲刘鋹,荒台吊越王。 霸图童竖骏,客思海云凉。 此日殷勤接,仍看抱送祥。 麒麟天上石,楯戟殿中郎。 倾倒情何极,吟哦兴不忘。 公侯知衮衮,不数窦家芳。
参考注释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九曜(1).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 唐 韩偓 《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 (2).亦称“ 九执 ”。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梵历于 唐 开元 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 (3).道教语。日的别称。《云笈七籤》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 调笑 互相开玩笑;戏弄别人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