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云生毡帽山头雨,日落琵琶峡口风。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宋京的《句·其一》 全文: 参考注释毡帽毡制的帽子。《南史·夷貊传下·末国》:“土人剪髮,著毡帽。”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永贞 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后或以太薄,冬则不御霜寒,夏则不障暑气,乃细色罽代藤,曰毡帽,贵其厚也,非崇贵莫戴,而人亦未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走近前去,看 韦驮殿 西边櫈上坐着三四个人,头戴大毡帽,身穿绸绢衣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我的意见,以为 阿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这是一种黑色的,半圆形的东西,将那帽边翻起一寸多,戴在头上的。” 山头(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日落太阳西沉 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口风(1) 谈话中流露出自己的意思 (2) 口气,口吻 俏皮口风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