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倥偬军中事,飞腾使者尊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毕仲游的《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其一》 全文: 参考注释倥偬亦作“ 倥偬 ”。亦作“ 倥怱 ”。 1.困苦窘迫。《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傯於山陆。” 王逸 注:“倥傯,犹困苦也。”《后汉书·张衡传》:“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 李贤 注引《埤苍》曰:“倥偬,穷困也。”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人生本坦荡,谁使妄倥傯。” 清 龚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偬拮据,朝野骚然之世,闻其逸事而慕之,览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事情纷繁迫促。《后汉书·卓茂传论》:“ 建武 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给之日。”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凡有行役,虽数日程,道路倥偬之际,亦有日记。” 清 王愈扩 《周亮工小传》:“戎马倥怱,不废讲咏。”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偬之际,遂未奉闻也。” (3).指匆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德报怨》:“﹝ 贾泳 ﹞倥偬而退, 贄 ( 竇贄 )颇衔之。” 清 金捧阊 《守一斋笔记·十三阁老》:“忽见一妇人,长八尺许,衣麻*衣,倥偬而来。” 柯灵 《香雪海·小浪花》:“因为行色倥偬,我没有机会问 陈鹤皋 献身红氍毹上的经过。” 见“ 倥傯 ”。 中事(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飞腾(1) 迅速地飞起;升腾 (2) 飞扬 使者(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