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龛摩崖造像 |
释义 | 南龛摩崖造像历史地名 南龛摩崖造像历史词典解释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分布在云屏石、山屏石、佛爷湾一带。《清一统志·保宁府》: 南龛山 “在巴州南二里”。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造像二千一百余躯。佛爷湾又名神仙坡,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主要是唐代雕凿。有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天宝十年 (751)、乾元二年(759) 的造像和碑刻。唐乾元三年 (760) 肃宗敕旨建“光福寺”。南龛石窟聚集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有显宗、密宗、净土宗和三阶教。龛窟中雕刻有多种建筑和塔的形象,造型艺术独具特色。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巴中市区南1千米化成山上。佛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佛爷湾,共140余龛,2000 余尊。云屏石、山门石仅存造像10余龛。佛爷湾,又名神仙坡,是南龛摩崖造像的主要集中区。山岩险峻,整片岩石上的佛龛密如蜂房,多系唐代刻造,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宋代极少。石龛边缘均刻华丽的阁形建筑物装饰,与盛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紧密相关。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凛凛,雄健有力;飞天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感较强。天王像足穿草鞋,是蜀中的地方特色。唐乾元三年(760年),严武到南龛见到“旧石刻壁,镌刻五百余铺,划开诸龛,化出众像,前佛后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坚,雕饰甚妙,属岁月绵远,仪形亏鈌”。于是他便“扫拂苔藓,披除蓁芜”,“建造屋宇三十余间,并移洪钟一口,庄严佛地”。请皇上赐名光福寺。今云屏石上刻有上请肃宗的奏折一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郭巷镇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部,东北濒临独墅湖,西临京杭运河。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郭巷,人口2500。旧时为稻谷集散地,所居粮商以郭姓为主,因以为名。1949年为郭巷乡,1958年改公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