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我应法无逸,勤政惟惕息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书画舫》 全文: 参考注释无逸(1).不贪图安乐。《书·无逸》:“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章炳麟 《訄书·原变》:“以是为忧,故‘无逸’之説兴,而‘合羣明分’之义立矣。” (2).《书》的篇名。《书·无逸序》:“ 周公 作《无逸》。” 孔 传:“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无逸》。” 明 李东阳 《元日早朝》诗:“拟将《无逸》陈 周 戒,咫尺君门奈远何?”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至於《无逸》开奏议之先,《金縢》啟哀册之体。” 勤政勤劳于政事。 晋 成公绥 《贤明颂》:“王用勤政,万国以虔。”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是时 耶律氏 国势已衰,而县令犹知勤政爱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祖画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绘事。” 惕息(1).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颜师古 注:“惕,惧也。息,喘息也。” 唐 李绅 《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明史·韩雍传》:“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 无名氏 《康有为》:“ 康有为 高官厚禄之思想弥漫於脑筋,骤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机,奉数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当以报於 汉 也。” (2).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惧。 汉 扬雄 《长杨赋》:“﹝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书·辛云京传》:“ 回紇 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至 太原 , 云京 以戎狄待之,虏畏不敢惕息。”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