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林敏修的《竹溪》 全文: 幽闲古城阴,结屋清溪曲。 溪流湛回映,上有青青竹。 漫郎欣得之,绿发咏空谷。 高风及前修,胜趣随远瞩。 恶客徒扰人,立谈非我欲。 麾去宁汝嗔,真意聊自足。 或言不当尔,往往相谤讟。 答云岂吾私,恐作林泉辱。 源流别泾渭,臭味同草木。 肯当百事胜,容此一物俗。 独馀嵇阮辈,荡桨戒臣仆。 浊醪浇古胸,日没还秉烛。 仆忝瓜葛后,意气颇相属。 平生几两屐,共老三径菊。 行年事无定,此计诺已宿。 径须买牛衣,儿亦荷书簏。 从子竹间游,溪鱼剁寒玉。
参考注释行年(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诺已(1).叹词。犹今言罢了。《公羊传·僖公元年》:“ 奚斯 不忍反命于 庆父 ,自南涘,北面而哭。 庆父 闻之曰:‘嘻,此 奚斯 之声也,诺已。’” 何休 注:“诺已,皆自毕语。” (2).承诺与否。《管子·形势》:“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