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上元镫词·其八》 全文:太一祠祈岁事调,自兹檠戏盛今宵。
 未能免俗谁能免,七字聊因作解嘲。
 
 参考注释未能免俗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掛大布犊鼻褌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 宋  陆游 《自诒》诗:“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 金  赵秉文 《送宋飞卿》诗:“未能免俗聊从宦,还望孤云忆旧庐。”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公 ( 司马温公 )端劲有守,而所赋嫵媚悽惋,殆不能忘情,岂其少年所作耶?古云贤者未能免俗,正谓此耳。” 七字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作解谓解救百姓。 唐  包佶 《庆祀雨师乐章·迎神》:“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陛下应乾御极,作解庇人。” 宋  王禹偁 《贺御楼肆赦表》:“泽流率土,仍推作解之恩。”参见“ 解网 ”、“ 解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