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朱同的《赠项子全》 全文: 过门未识子全面,久矣逢人说项斯。 宦志已灰更变后,宗枝还念未分时。 曾杨近古无神术,卢扁于今有国医。 尚拟好风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园葵。
  参考注释杖履(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隐 《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方思捧持杖履,厕列生徒;岂望便上仙舟,遽尘莲府。” 清  钱谦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从?”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宋  苏轼 《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北顾旌旗,南询杖履。”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 (3).谓拄杖漫步。 唐  朱庆馀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杉萝。” 清  曹寅 《读梅耦长<西山>诗》诗:“杖履凌云巔,行歌弔龙宅。” 夜深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雨足(1).雨量充足。《书·洪范》“曰雨、曰暘” 唐  孔颖达 疏:“雨足则思暘,暘久则思雨。”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 (2).雨脚。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隋书·长孙晟传》:“﹝ 长孙晟 ﹞夜登城楼,望见磧北有赤气,长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点绛唇》词:“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参见“ 雨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