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礼云记动言,非礼戒宴私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读贞观政要》 全文: 参考注释记动犹记事。 宋 陆佃 《除中书舍人谢丞相荆公启》:“濡螭头而记动,方愧超踰;批凤尾以代言,更惊尘窃。” 清 冯景 《驳<蔡仲之命>序中七字》:“乃知 蔡叔 获罪事蹟,当时自另详记动之史,何必赘入《蔡仲之命》邪?”参见“ 记事 ”。 非礼(1).不合礼仪制度。《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越石父 免于羈束,未旋踵而责以非礼,善窥其合而已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七:“ 湘 人士……方自以为巍巍然尊,任我以非礼施设,而莫余敢止。” (2).指违礼之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正色峻拒曰:‘与官人无缘,安得为非礼!’” 宴私(1).谓公余闲居之时。 (2).指公余的私生活,如游宴玩耍之类。《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觴相诲。”《新唐书·于志宁传》:“近 高齐 任 邓长顒 为侍中, 陈德信 为开府,内预宴私,外干朝政, 齐 卒颠覆。” (1).指公馀游宴。《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以 赐 有恩信,故亲厚之,数蒙讌私,时幸其第,恩赐特异。”《文选·卢谌<赠刘琨书>》:“与运筹之谋,厕讌私之欢。” 李周翰 注:“得偶私宴之乐。” 唐 权德舆 《祭故吕给事文》:“每冀休沐,相从讌私。” (2).亲昵;昵爱。 南朝 齐 谢朓 《咏邯郸故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梦中忽髣髴,犹言承讌私。”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