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奋身为余直其枉,恻隐如此宜称仁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文珦的《宁退耕岩维石隆湖隐皆尝有德於余图报未能而》 全文: 参考注释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 平陵 人 徐干 素与 超 同志,上疏愿奋身佐 超 。” 宋 苏轼 《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 先 ( 朱先 )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 鲁迅 《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宜称适当(的状态);合适;相宜。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所以明尊卑,别疏戚也。”《汉书·文帝纪》:“丞相 平 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 高祖 宗庙最宜称。’” 唐 元稹 《杨嗣复授尚书兵部郎中制》:“然而操剸吏事,细大无遗,用副虚求,允谓宜称。” 唐 韩偓 《新上头》诗:“学梳鬆鬢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徧将宜称问傍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