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朱同的《赠副使丘克明》 全文: 木落长空高,霜风凋百草。 此时新安客,夜梦宜春道。 经纶方欲展,归计一何早。 岂无五色线,黼黻衮龙好。 所悲本素丝,彰施非我抱。 自从居官来,衣裳屡颠倒。 萋斐成贝锦,危机固难保。 况以羸病躯,当此百忧捣。 故山松菊晚,三径复谁扫。 归耕实吾事,岩穴聊养浩。 不闻尧舜世,巢由亦高蹈。 勖君青松心,永保冰霜操。
参考注释素丝(1).本色的丝;白丝。《吕氏春秋·情*欲》:“ 墨子 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四:“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黄金销鑠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2).“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宋 曾巩 《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桂文襄受赂》:“旧传 桂见山 有素丝之节,谬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参见“ 素丝羔羊 ”。 (3).比喻白发。 唐 李贺 《咏怀》之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彰施(1).明施。《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孔 传:“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 唐 独孤及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乃彰施五色,以刺绣成文。” (2).鲜明地展现出来。 明 宋濂 《画原》:“非书则无以纪载,非画则无以彰施,斯二者其亦殊途而同归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