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不见黄居中,方隅靡从令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阳枋的《峡州程彦彪签判赋桃花读之良有佳致嗣韵敬呈》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居中(1) 犹居间,指在一定范围中间;在双方中间(调解) (2) 置于中间,指位置处于正中;在当中 小标题一律居中 方隅(1).四方和四隅。借指边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旋属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汉书平话》卷上:“念尔福缘名分薄,何能端坐镇方隅。” (2).全面积中的一部分。多指边侧之地或角落之地。《周书·任果传》:“ 任果 字 静鸞 , 南安 人也。世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称感致百灵。”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来的办法;只是‘不可以语冰’的‘夏虫’,井底蛙,磨坊里的驴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于一偏。 清 顾炎武 《复陈蔼公书》:“当世之通人伟士,自结髮以来奉为师友者,盖不乏人,而未敢存门户方隅之见也。” (4).指边和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否则方隅不準,钩鬭难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若创建第宅,趣於落成,岁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务壮丽,祸不旋踵,自速其衅者多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龙陂 , 酈道元 曰:‘广圆二百餘步,在 灵豀 东江 隄内。水至渊深,有龙见于其中,故曰 龙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靡从无从。谓没有门径或头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盖闻其声,今视其来。厥涂靡从,天瑞之徵。”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其来之道何从乎?此乃天瑞之应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靡踪”。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遗书絶寡,考订靡从。”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