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梅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蕃 |
释义 | 咏梅六首原文老眼从昏翳,高情未脱遗。虽云谢能赋,政尔动相思。 彼自无妍鄙,渠宁可磷缁。 犹须藉名胜,相与厚襟期。 诗词问答问:咏梅六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参考注释老眼(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 (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昏翳(1).指光线昏暗。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玄清昏翳,洒润焦劳。”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衢州府 江山县 ,每春时昏翳如雾,土人谓之‘黄沙落’。” (2).指雾气。 宋 苏轼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等同泛湖游北山》诗:“清风洗昏翳,晚景分穠纤。” (3).犹蒙昧;愚昧。 明 屠隆 《昙花记·卓锡地府》:“望弗恡金鎞,开我昏翳,蠢兹大众,咸望慈航。” 高情(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脱遗(1).遗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诸疏皆其风采卓卓者,今并不见其本集,则编次时亦不免有所脱遗。”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宋 苏辙 《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遗世事恋烟霞,读残坟典观禾稼。” 政尔正尔;正当。政,通“ 正 ”。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嘆。” 宋 杨万里 《过杨村》诗:“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范蠡 忘名载 西子 , 介推 逃跡累 山樊 。先生政尔无多事,聊把渔竿坐水村。” 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妍鄙犹美恶,好丑。 宋 苏轼 《雨中看牡丹》诗之三:“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宁可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磷缁亦作“ 磷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唐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緇。” 宋 秦观 《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緇。” 明 唐顺之 《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还真已是迟。” 梁启超 《论私德》:“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请命,则时或不得不用诡秘之道,时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名胜以古迹或风景著名的地方:山水名胜|名胜古迹。相与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襟期(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 * ,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