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造的《琵琶亭》 全文: 抱愁莫遣朱弦鸣,此声更与愁人听。 江边一闻琵琶语,月惨风凄如动情。 何况思妇伤幽独,少年多艺颜如玉。 江州司马廊庙人,暮上谏书朝放逐。 轻拢细捻忍泪弹,开樽侧耳思惘然。 一诗说尽两心事,遗音翻入歌舞筵。 此翁诗名自千古,诵诗亦叹琵琶女。 谁惜亭前泊舟客,颇为漂零动凄楚。 邻家故妓春风手,此曲每侑浇愁酒。 今宵月影只三人,倚栏长啸空搔首。
  名句书法欣赏  何况思妇伤幽独,少年多艺颜如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何况(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思妇(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幽独(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