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弘诲的《雪中访唐仁卿》 全文: 乘雪复乘雪,访君历帝闉。 相访何所云,闻君卜居新。 登堂一相见,含意殊未申。 主人情款款,相留殊常宾。 呼僮理别馆,对酌蒲萄春。 围炉继秉烛,披襟发清论。 尚友怀先哲,江门究渊源。 致虚戒忘助,心上分经纶。 微言著简册,裒然席上珍。 嗟哉吾与子,百年企后尘。 奋发同意气,砥砺结交亲。 抗言千古上,耿耿契精神。 晞颜亦颜徒,黾勉宜书绅。 语罢欣自得,酬献更数巡。 起视夜何其,雪霁烂星辰。 其中有德星,同聚兆贤人。 明当访太史,谁哉荀与陈。
参考注释抗言(1) 高声而言 (2) 直言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明史》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周*恩*来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耿耿(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