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和陈奉御游梁山》 全文:公诗自雄放,故我甘雌伏。
 韵高霜月苦,洗尽瘴雾毒。
 游丝映明窗,小字为公录。
 便觉春争妍,胜气增林麓。
 永怀矍铄翁,论兵到精熟。
 子阳井底蛙,提耳论祸福。
 归来得真主,简易心屈服。
 才高犯众忌,薏苡致谤讟。
 梁生付一笑,何必较直曲。
 山僧亦何知,鱼鼓听斋粥。
 陈侯金闺彦,论清如屑玉。
 南游兴未已,甚欲乘桴木。
 湘西*独何幸,旌旆先见辱。
 松间偶相值,论交一言足。
 云山久乾没,赖此佳句赎。
 
 参考注释霜月(1).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 (2).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黄景仁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3).冬月。 宋  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按,林檎果六、七月熟,有的能冬月再次结果。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林檎》。 瘴雾犹瘴气。 唐  韩愈 《杏花》诗:“浮花浪蘂镇长有,纔开还落瘴雾中。” 宋  曾巩 《送江任序》:“其山行水涉沙莽之驰,往往则风霜冰雪瘴雾之毒之所侵加。” 郭沫若 《前茅·太阳没了》:“猛烈的妖气瘴雾却是漫野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