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谁推赤金盘,涌出白银地?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范成大的《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 全文: 参考注释赤金纯正的金 涌出亦作“涌出”。涌冒而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山海经·东山经》“﹝ 跂踵之山 ﹞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 晋 郭璞 注:“今 河东 闻喜县 有 瀵水 ,源在地底,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即此类也。”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 白银银的通称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腾上(1).向上升。 唐 杜甫 《蕃剑》诗:“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虎气必腾上,龙身寧久藏。” (2).引申为升官晋级。《旧唐书·马周传》:“﹝ 马周 ﹞鳶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大父昔在朝,腾上唯恐早,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蹀蹀(1).飘动貌。 南朝 宋 鲍照 《遇铜山掘黄精》诗:“蹀蹀寒叶离,灇灇秋水积。” 钱仲联 集注:“蹀蹀,动貌。” (2).缓行貌。 宋 范成大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诗:“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衣怪》:“二人以袖蔽面,蹀蹀徐行。” 颠坠(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