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沈辽的《奉送李大夫归长沙》 全文: 秋潮夜落江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 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 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 兵多贼少即日降,公独至今为失职。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 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 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 不遗簪履惠相访,顾我青山唯四壁。 野人适自三湘来,布衣犹带湘山碧。 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参考注释遗簪亦作“ 遗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